2月10日黄石作家罗日新的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二部)在我国著名大型文学杂志《十月》刊发《钢的城》(第二部)讲述了2008年至20238年10年间,以“新临钢”为代表的中国钢企求生存、奔发展、勇闯市场、涅槃重生的曲折历程。
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关照芸芸众生的生活,书写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奋争和搏击。
《十月》杂志我国著名文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8月,曾先后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并入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昨日上午,罗日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钢的城》创作经历。
他感慨,从2008年8月开始创作《钢的城》,到20239年10月发表《钢的城》(第一部),再到2023年2月发表《钢的城》(第二部),这趟文学之旅一晃走过了14年,“写作好比在隧道里行车,当你在黑洞里开着开着,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光亮就在前面”。
“不务正业”的技术员罗日新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父亲罗宝山在原《冶钢报》当过记者、编辑,后来成为总编辑,母亲则是一位小学老师。
在父母的熏陶下,罗日新从小就对家里书架上的各类书籍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18岁,他走出学堂,成为大冶钢厂的一名技术员,负责设计绘制平炉上机器图纸。
车间里热火朝天,怀揣文学梦想的他,满脑子都是跳跃的文字,思维天马行空,一个班下来,随身带的本子上,往往写满各种故事情节。
下班回到家,他又一头钻进卧室,闷头写稿,什么都写,写完了就往报社投,曾有一年在《冶钢报》发稿20多篇。
没过多久,他便成了车间里的焦点。
有人直接指出,这是不务正业!这些声音很快便传到父亲罗宝山耳中。
有一天,罗日新下夜班回家,发现自己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火红的年代》草稿和其它稿纸都不见了。
他急忙询问妈妈,得到的回复是:父亲一把火全烧了!书桌上,躺着父亲写给罗日新的一封信。
“父亲说,他看了我写的那些小说,什么麻雀在炼钢厂的草丛中,长江里游泳碰到鱼,抓住鱼尾被鱼带到江北吃西瓜,胡思乱想,你没有小仲马那样的经历,写不出《茶花女》,你没有坐过牢,写不出《基督山伯爵》。
”尽管时间过去近四十年,罗日新依然记得当时信上的内容。
在信中,父亲教导他:既然做了钢厂的技术员,就要担起责,不要三心二意。
罗日新气得摔了家里的碗,跑到同事家里几天没回家。
“那种痛和恨,现在想来挺有趣,就像失去了心爱的恋人。
”他说。
“打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写小说了。
”他说,此后,他一门心思搞工作,挣钱养家。
在钢厂,他一路干到了科长、市场调研部部长……点燃内心的文学火种钢厂之于罗日新,就如同故乡之于游子。
“离开临钢十年了,我只要一做梦,就梦见在临钢。
”“我们都是在临钢长大的,临钢就是我们的家啊。
”在《钢的城》(第二部)中,主人公祝大昌与好友俞钢曾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实际上,这也是罗日新的内心独白。
走得再久、再远,他的心仍然在长江畔的大冶钢厂。
1998年,罗日新从大冶钢厂离职,去了长江的尽头——上海。
后来,他陆续创办多家企业,所做的工作始终与“钢”有关。
转眼到了花甲之年,他笑称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炼钢、卖钢、写钢。
在大冶钢厂,他是技术员,主要工作是“炼钢”;创业后,他做钢材国际贸易,主要业务是“卖钢”;如今,他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钢的城》文学创作上。
2008年8月,罗日新在美国休斯敦洽谈业务。
彼时,美国对中国钢材实行反倾销,钢材市场一时风云诡谲。
国家的发展壮大,民族的富强,时代洪流下的酸甜苦辣,让罗日新感慨万千。
在异国他乡,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罗日新急切地想写点什么,就像几十年前在大冶钢厂平炉车间的一角沉浸自我的世界里一样。
平炉车间的火光,仿佛就在眼前;昔日工友们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回响。
埋藏在内心的文学火种,刹那间被点燃。
在那一刻,罗日新内心无比笃定:“就写钢的故事”。
也正是在这一刻,他对父亲当年烧毁书稿的恨也终于释然。
“父亲实际上是为我指引了一条通往文学的正确道路。
”罗日新说,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来自于生活。
年轻时写的东西,很多都脱离现实,天马行空。
后来在父亲的干预下,自己在新的生活航道里用心耕耘,实际上是开启一次感受生活、收集素材的全新旅程。
其中有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从容与冒失等万千气象,更有乱花迷眼纷繁世界中可行的途径和方向。
“我希望把他们都记录下来,让读者收获一种更加有意义、有趣味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启迪。
”起初,罗日新给这本即将要创作的文学作品取名为《大浪淘沙》。
他电话联系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父亲异常高兴,“要写就写最好的。
”他在电话中给予罗日新建议,要刻画哪些人,讲述哪些事……罗日新很感动:原以为,年轻时父亲撕碎了他的文学梦;实际上,父亲是在告诉他,经过对生活洪流的千淘万漉,对生活矿石的千锤百炼,文学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意味深长。
痴迷创作《钢的城》20239年10月17日,由《十月》杂志社、湖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罗日新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评论家白烨,《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梁鸿鹰等20余位评论家、作家参加研讨会。
邱华栋评价:“罗日新的《钢的城》(第一部)从题材上来讲可以说是当代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是一部能立得住的,有分量的长篇小说作品。
”白烨指出:“《钢的城》(第一部)是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题材写作方面,体现了新的突破,显示了新的进取。
”梁鸿鹰表示:“这是当代大工业的一次有感染力的新书写。
”著名作家、电视剧《乔家大院》编剧朱秀海鼓励他将《钢的城》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小说”。
没有一个作品的创作之路是平坦的。
罗日新的商业版图,涉及国际贸易、石油钻杆、仪表仪器、房地产等。
白天,罗日新需要处理许多商业事务。
晚上,他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书桌前,和自己对话,和往事对话,创作《钢的城》。
他极度自律,十几年来坚持不饮酒,以便晚上保持绝对清醒。
他喜欢晚上写作。
在他的感受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他遇见过的人和事,都会随风飘进窗来,和他对话。
有时,他也会害怕:绿茶、咖啡和电脑都准备好了,坐在书桌前,脑袋却突然一片空白。
在写不出文字时,他会选择出去走路散步、吃点夜宵。
“我常常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他告诉本报记者,很多时候,走着走着,他会偶尔想起什么,便赶紧回家,仿佛灵感从天而降,思如泉涌,一口气写到天亮。
一些微小的细节透露着罗日新痴迷创作的态度。
14年来,罗日新的黑眼圈越来越重,宛如“熊猫眼”;他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娴熟,原因之一是:身边有电脑的时候,他用电脑写作;没有电脑时,他用手机写作;在讲故事讲到兴起之时,他会突然停顿一下,掏出手机开始录音……过去的每一次经历都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了《钢的城》之中;现在的每一天都或深或浅地影响着《钢的城》的故事发展。
罗日新仿佛再次走进了“临江钢厂”。
那里有着父亲的故事、他的故事、钢厂兄弟姐妹们故事,而这些故事汇集在一起,凝聚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工业史诗。
四十一年磨一剑从18岁痴迷写作,到56岁发表《钢的城》(第一部),再到59岁发表《钢的城》(第二部),罗日新的文学之旅整整走过了41年。
他将这41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8岁至45岁,是素材的累积过程,如同钢在炉中,历经烈火锤炼;第二部分是45岁至59岁,即2008年至2023年,他专注写作,进入文学生涯的收获季节。
《钢的城》(第一部)初稿35万字,定稿23万字;《钢的城》(第二部)初稿23万字,定稿20万字。
比起记录故事,在文学创作中,打磨故事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环。
20237年,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初稿完成。
小说中,先后出场的人物多达60余个;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画像精准;人物关系相互交错,情节紧凑;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临江钢厂”经历的刻骨铭心变化,跃然纸上。
《钢的城》(第一部)再现了上世纪末期,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有经济活动。
为了精准表达,罗日新先后进行了3次改稿,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不少相似情节和支线故事。
为了让《钢的城》(第一部)更具“生活的毛茸茸的质感”,他有意保留和增加了不少“黄石方言”表达。
作品尽显黄石元素,有很多地名直接选用了黄石的真实地名,如:东方山、海观山、金花大酒店、上窑、中窑、四门、黄思湾、工人村、马家嘴等;不少小说中的人物,如吴回芝、毛仁银、赖子、活宝等工人,也大都有“黄石人”的影子。
“最长时,连续20多天,我都在集中改稿。
”罗日新说。
20239年10月,《十月》杂志第5期刊发《钢的城》(第一部)时,《钢的城》(第二部)已经创作到了第八章。
罗日新介绍,在完成《钢的城》(第一部)后,他感觉还有很多想讲的故事没有讲完,很多想表达的情感没有表达,便一口气又写了八章,为创作《钢的城》(第二部)打下了基础。
2023年5月,《钢的城》(第二部)初稿完成。
这一次,他还精心手绘了一幅“临江钢厂”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图中,有更多黄石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和景点。
2023年2月10日,黄石文坛迎来了虎年的“开门红”:罗日新创作的《钢的城》(第二部)刊发在2023年《十月·长篇小说》第1期,位列第一篇。
41年倏忽而过,罗日新的文学之旅却依然在途中。
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正在加紧创作一部全新题材的小说。
他告诉记者,写作就像在大海里游泳。
当你不停地游、不停地游,很久之后,回头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游了很远很远。
又好比在隧道里行车,当你在黑洞里开着开着,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光亮就在前面。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一直走到隧道尽头,直到看见光亮。
”他坚定地表示。
编辑丨柯倩来源丨东楚晚报校对丨钟海涛审核丨仵佩监制丨梁坚义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丨黄石日报社
2月10日黄石作家罗日新的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二部)在我国著名大型文学杂志《十月》刊发《钢的城》(第二部)讲述了2008年至20238年10年间,以“新临钢”为代表的中国钢企求生存、奔发展、勇闯市场、涅槃重生的曲折历程。
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关照芸芸众生的生活,书写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奋争和搏击。
《十月》杂志我国著名文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8月,曾先后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并入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昨日上午,罗日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钢的城》创作经历。
他感慨,从2008年8月开始创作《钢的城》,到20239年10月发表《钢的城》(第一部),再到2023年2月发表《钢的城》(第二部),这趟文学之旅一晃走过了14年,“写作好比在隧道里行车,当你在黑洞里开着开着,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光亮就在前面”。
“不务正业”的技术员罗日新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父亲罗宝山在原《冶钢报》当过记者、编辑,后来成为总编辑,母亲则是一位小学老师。
在父母的熏陶下,罗日新从小就对家里书架上的各类书籍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18岁,他走出学堂,成为大冶钢厂的一名技术员,负责设计绘制平炉上机器图纸。
车间里热火朝天,怀揣文学梦想的他,满脑子都是跳跃的文字,思维天马行空,一个班下来,随身带的本子上,往往写满各种故事情节。
下班回到家,他又一头钻进卧室,闷头写稿,什么都写,写完了就往报社投,曾有一年在《冶钢报》发稿20多篇。
没过多久,他便成了车间里的焦点。
有人直接指出,这是不务正业!这些声音很快便传到父亲罗宝山耳中。
有一天,罗日新下夜班回家,发现自己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火红的年代》草稿和其它稿纸都不见了。
他急忙询问妈妈,得到的回复是:父亲一把火全烧了!书桌上,躺着父亲写给罗日新的一封信。
“父亲说,他看了我写的那些小说,什么麻雀在炼钢厂的草丛中,长江里游泳碰到鱼,抓住鱼尾被鱼带到江北吃西瓜,胡思乱想,你没有小仲马那样的经历,写不出《茶花女》,你没有坐过牢,写不出《基督山伯爵》。
”尽管时间过去近四十年,罗日新依然记得当时信上的内容。
在信中,父亲教导他:既然做了钢厂的技术员,就要担起责,不要三心二意。
罗日新气得摔了家里的碗,跑到同事家里几天没回家。
“那种痛和恨,现在想来挺有趣,就像失去了心爱的恋人。
”他说。
“打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写小说了。
”他说,此后,他一门心思搞工作,挣钱养家。
在钢厂,他一路干到了科长、市场调研部部长……点燃内心的文学火种钢厂之于罗日新,就如同故乡之于游子。
“离开临钢十年了,我只要一做梦,就梦见在临钢。
”“我们都是在临钢长大的,临钢就是我们的家啊。
”在《钢的城》(第二部)中,主人公祝大昌与好友俞钢曾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实际上,这也是罗日新的内心独白。
走得再久、再远,他的心仍然在长江畔的大冶钢厂。
1998年,罗日新从大冶钢厂离职,去了长江的尽头——上海。
后来,他陆续创办多家企业,所做的工作始终与“钢”有关。
转眼到了花甲之年,他笑称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炼钢、卖钢、写钢。
在大冶钢厂,他是技术员,主要工作是“炼钢”;创业后,他做钢材国际贸易,主要业务是“卖钢”;如今,他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钢的城》文学创作上。
2008年8月,罗日新在美国休斯敦洽谈业务。
彼时,美国对中国钢材实行反倾销,钢材市场一时风云诡谲。
国家的发展壮大,民族的富强,时代洪流下的酸甜苦辣,让罗日新感慨万千。
在异国他乡,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罗日新急切地想写点什么,就像几十年前在大冶钢厂平炉车间的一角沉浸自我的世界里一样。
平炉车间的火光,仿佛就在眼前;昔日工友们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回响。
埋藏在内心的文学火种,刹那间被点燃。
在那一刻,罗日新内心无比笃定:“就写钢的故事”。
也正是在这一刻,他对父亲当年烧毁书稿的恨也终于释然。
“父亲实际上是为我指引了一条通往文学的正确道路。
”罗日新说,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来自于生活。
年轻时写的东西,很多都脱离现实,天马行空。
后来在父亲的干预下,自己在新的生活航道里用心耕耘,实际上是开启一次感受生活、收集素材的全新旅程。
其中有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从容与冒失等万千气象,更有乱花迷眼纷繁世界中可行的途径和方向。
“我希望把他们都记录下来,让读者收获一种更加有意义、有趣味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启迪。
”起初,罗日新给这本即将要创作的文学作品取名为《大浪淘沙》。
他电话联系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父亲异常高兴,“要写就写最好的。
”他在电话中给予罗日新建议,要刻画哪些人,讲述哪些事……罗日新很感动:原以为,年轻时父亲撕碎了他的文学梦;实际上,父亲是在告诉他,经过对生活洪流的千淘万漉,对生活矿石的千锤百炼,文学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意味深长。
痴迷创作《钢的城》20239年10月17日,由《十月》杂志社、湖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罗日新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评论家白烨,《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梁鸿鹰等20余位评论家、作家参加研讨会。
邱华栋评价:“罗日新的《钢的城》(第一部)从题材上来讲可以说是当代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是一部能立得住的,有分量的长篇小说作品。
”白烨指出:“《钢的城》(第一部)是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题材写作方面,体现了新的突破,显示了新的进取。
”梁鸿鹰表示:“这是当代大工业的一次有感染力的新书写。
”著名作家、电视剧《乔家大院》编剧朱秀海鼓励他将《钢的城》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小说”。
没有一个作品的创作之路是平坦的。
罗日新的商业版图,涉及国际贸易、石油钻杆、仪表仪器、房地产等。
白天,罗日新需要处理许多商业事务。
晚上,他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书桌前,和自己对话,和往事对话,创作《钢的城》。
他极度自律,十几年来坚持不饮酒,以便晚上保持绝对清醒。
他喜欢晚上写作。
在他的感受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他遇见过的人和事,都会随风飘进窗来,和他对话。
有时,他也会害怕:绿茶、咖啡和电脑都准备好了,坐在书桌前,脑袋却突然一片空白。
在写不出文字时,他会选择出去走路散步、吃点夜宵。
“我常常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他告诉本报记者,很多时候,走着走着,他会偶尔想起什么,便赶紧回家,仿佛灵感从天而降,思如泉涌,一口气写到天亮。
一些微小的细节透露着罗日新痴迷创作的态度。
14年来,罗日新的黑眼圈越来越重,宛如“熊猫眼”;他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娴熟,原因之一是:身边有电脑的时候,他用电脑写作;没有电脑时,他用手机写作;在讲故事讲到兴起之时,他会突然停顿一下,掏出手机开始录音……过去的每一次经历都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了《钢的城》之中;现在的每一天都或深或浅地影响着《钢的城》的故事发展。
罗日新仿佛再次走进了“临江钢厂”。
那里有着父亲的故事、他的故事、钢厂兄弟姐妹们故事,而这些故事汇集在一起,凝聚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工业史诗。
四十一年磨一剑从18岁痴迷写作,到56岁发表《钢的城》(第一部),再到59岁发表《钢的城》(第二部),罗日新的文学之旅整整走过了41年。
他将这41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8岁至45岁,是素材的累积过程,如同钢在炉中,历经烈火锤炼;第二部分是45岁至59岁,即2008年至2023年,他专注写作,进入文学生涯的收获季节。
《钢的城》(第一部)初稿35万字,定稿23万字;《钢的城》(第二部)初稿23万字,定稿20万字。
比起记录故事,在文学创作中,打磨故事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环。
20237年,长篇小说《钢的城》(第一部)初稿完成。
小说中,先后出场的人物多达60余个;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画像精准;人物关系相互交错,情节紧凑;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临江钢厂”经历的刻骨铭心变化,跃然纸上。
《钢的城》(第一部)再现了上世纪末期,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有经济活动。
为了精准表达,罗日新先后进行了3次改稿,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不少相似情节和支线故事。
为了让《钢的城》(第一部)更具“生活的毛茸茸的质感”,他有意保留和增加了不少“黄石方言”表达。
作品尽显黄石元素,有很多地名直接选用了黄石的真实地名,如:东方山、海观山、金花大酒店、上窑、中窑、四门、黄思湾、工人村、马家嘴等;不少小说中的人物,如吴回芝、毛仁银、赖子、活宝等工人,也大都有“黄石人”的影子。
“最长时,连续20多天,我都在集中改稿。
”罗日新说。
20239年10月,《十月》杂志第5期刊发《钢的城》(第一部)时,《钢的城》(第二部)已经创作到了第八章。
罗日新介绍,在完成《钢的城》(第一部)后,他感觉还有很多想讲的故事没有讲完,很多想表达的情感没有表达,便一口气又写了八章,为创作《钢的城》(第二部)打下了基础。
2023年5月,《钢的城》(第二部)初稿完成。
这一次,他还精心手绘了一幅“临江钢厂”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图中,有更多黄石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和景点。
2023年2月10日,黄石文坛迎来了虎年的“开门红”:罗日新创作的《钢的城》(第二部)刊发在2023年《十月·长篇小说》第1期,位列第一篇。
41年倏忽而过,罗日新的文学之旅却依然在途中。
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正在加紧创作一部全新题材的小说。
他告诉记者,写作就像在大海里游泳。
当你不停地游、不停地游,很久之后,回头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游了很远很远。
又好比在隧道里行车,当你在黑洞里开着开着,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光亮就在前面。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一直走到隧道尽头,直到看见光亮。
”他坚定地表示。
编辑丨柯倩来源丨东楚晚报校对丨钟海涛审核丨仵佩监制丨梁坚义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丨黄石日报社
目录
- 1 飞虎神鹰免费观看全集
- 2 女人色毛茸茸视频
- 3 农村小遥
- ▪ 黑帮少爷爱上我在线观看
- ▪ 成都4片P在线观看免费
- 4 爱的二八定律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 恋恋笔记本在线观看
- ▪ 麻辣芳邻电视剧免费观看
- 5 大姐
- 6 韩剧复仇吧
- ▪ 可以看污的网站
- ▪ 簧片大全
- ▪ jizx中国大学生
- 7 酒店服务台
- ▪ 孝庄秘史
- ▪ 幽灵 韩剧
- ▪ 法医秦明在线观看免费版
- ▪ 2021果冻传媒剧情在线
- ▪ 小熊张弛
- 8 24小时在线高清视频播放
- ▪ 狠狠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
- ▪ 日本漫画工囗番口全彩
- ▪ 最近2018年中文字幕大全2019
- ▪ slutload
- ▪ 阿兵正传
- ▪ 红海行动 电影
- ▪ ok天堂网
- ▪ 草莓丝瓜秋葵向日葵18岁在线观看污IOS
- 9 女性做私密是过程
- ▪ 水门桥真实结局
- ▪ 亚洲 自拍 偷拍 另类综合图区
- ▪ 迷人的小保姆
- 10 亲亲电影
- ▪ 头号玩家在线观看
- ▪ h免费视频
- ▪ 电视剧拥抱星星的月亮免费观看全集
- ▪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视频6
- ▪ 儿子你得太大了妈妈坚持不下去
- 11 悬崖电视剧全集免费版
- ▪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演员表
- ▪ 大明劫
- ▪ 兵临城下电视剧
- ▪ 24小时在线更新高清免费观看
- ▪ 千山暮雪电视剧免费全集观看
- 12 金炳万的丛林法则2020
- 13 切肤之爱电影
- 14 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路向北高清国语完整《一路向北高清国语完整》由来
编辑一路向北高清国语完整《一路向北高清国语完整》起源